溝通知識

沒人有義務聽你報告,除非你給出好理由:精準表達的 7 個指標

上週寫完了《請你不要想大象:什麼是職場的精準表達?(上)》,這一篇則是下集。我們在上集提到了「精準表達」的重要性,也提到了預測對方的心像或基模的好處。該怎麼做,會在這一篇文章中提到。

簡報或表達時,對方反應不如預期,其實是你不懂「聽者思維」造成的

很多同學告訴我,自己很不擅長說話,有時為了工作,上台簡報或者說話時,常是硬著頭皮把內容背一背,說完就急著回座位,就怕聽眾冷淡或不耐煩,搞得自己自信瓦解。心想:「我以後還是安靜點,讓別人說吧。」這讓我想起跟我合作過的團隊、客戶或前東家,經常會在我簡報時跟我說:「Joy,你這張嘴厚……」然後彼此就大笑!在他們的印象中,我似乎還挺會說話的。不過,這可不是我原本就有說話天賦,這是自我訓練來的。

請你不要想大象:什麼是職場的精準表達?(上)

以前上課時,老師為了教學,會故意叫我們「不要去想大象」,有趣的是,大家腦中就是會立刻浮出大象,對吧?因為人對資訊的理解,主要靠畫面,一旦腦中的心像越貼近講者的表達,雙方自然就能加速對話。

「為人直接」不是講話傷人的藉口!成熟大人都該懂的得體說話技術

我曾經分享過【白目是怎麼鍊成的?】這個主題。當時我提供了三個避免講話白目、得罪人的提醒,包含:1.  如果幽默感不足,嘗試搞笑容易變成言語打壓 2.  沒被邀請就急著提供建議,容易被當成自以為是的說教 3.  沒資格講話卻急著發表意見,容易造成場面尷尬。如果你能避免犯這三個錯,被當成白目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。不過,分享了這樣的概念後,我也陸陸續續收到一些延伸的問題。

「白目」是怎麼鍊成的?不想被當白目,請避免做這三件事!

這次想分享的主題,是關於:為何有些人常讓人覺得「白目」?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?我和Bryan經常在Facebook上發表觀點或看法,貼文底下也常有不少朋友留言。偶爾會碰到一些讓人有點尷尬的留言,就是不確定對方是想吵架或只是想表達意見。因為他們可能用詞很直接、很批判、很負面,可是你又不覺得他是來鬧事或是吵架,於是讓人不曉得該如何回應才好….

他人的溝通盲點,就是你的機會:職場上的「第二層思考」

這類的台詞通常就是講者講自己想講的,但成效如何呢?大概就跟今天的天氣一樣冷吧…前陣子讀到一本書《投資最重要的事》,是投資界的傳奇人物 霍華.馬克思( Howard Marks),他在書中提到「…… 如果你採用一般的行為,你會得到一般的結果,不論是好還是壞。只有當你採取與眾不同的行為,你的表現才會異於常人,而且只有在判斷比別人卓越時,你才會有高於平均表現。」

「迴避型人格」a.k.a.叢林裡脆弱的小白兔:我們該如何與他們相處?

很多情侶都是「焦慮依附」跟「迴避依附」(逃避型依戀)的組合,以至於很多伴侶衝突以及溝通障礙,都是源自於這兩種狀態的底層衝突。事實上很多同學問我問題,或是最近我們開設Podcast問答信箱後有不少兩性關係的問題,常常也是因為這個緣故,就是因為彼此不理解對方。所以這次我就想來跟大家聊聊,到底該怎麼跟迴避型的人來相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