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最強工作習慣》:你該追求的不是準時下班,而是高產出

讀《最強工作習慣》:你該追求的不是準時下班,而是高產出

每天一樣上班8小時,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做得又快又好?同樣地,一樣加班2小時,為什麼有些人被主管稱讚很負責,有些人反而被嫌不知道在忙什麼?關鍵就藏在工作習慣裡。

這本書在說什麼?

最強工作習慣》的作者是日本人才培育顧問吉田幸弘,他曾經以經理人的身分,帶領公司團隊實現零加班、離職率大幅降低的成績。這本書強調採取正確的「工作習慣」,會讓你學會如何「高產出」,避免瞎忙、邁向準時下班的目標 。

作者把工作習慣拆解成五個類別,分別是:時間節約、人際關係、工作效率、思考框架、情緒管理。如同大部分的日本商業書籍一樣,作者開宗明義把架構列舉出來,然後逐條描述,把框架裡的內容慢慢地填滿,每個章節搭配7到10個具體的執行方法。

對於「即將邁入職場」的新人來說,你可以先完整的讀過一次,回想在學校或研究所學的觀念或做事情的方法,有哪一些帶到職場上行得通、或行不通。你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哪一些舊習慣,會剛好踩到某些職場陷阱,然後再調整自己的處理方式。這樣做的好處,可以讓你在踏入職場的時候帶給主管比較好的第一印象。

對於「有工作經驗」的職場老手,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你也可以學到一些東西。以我自己為例,回顧自己目前仍有加班狀況的原因,就可以歸納成「完美主義」和「不懂拒絕人」這兩大壞習慣。因此我就對這本書很感興趣,想參考作者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克服這些難題。 

我的讀後心得

作者雖然以「準時下班」吸引讀者來讀這本書,但是書中的核心精神,其實是教你如何建立「高產出」的工作習慣。

最近我剛好讀到另一本精彩的商管書《高產出的本事》,作者是簡報達人劉奕酉,書中一個問答讓我印象深刻,他問:「什麼叫做高產出?」接著而來的答案讓我點頭如搗蒜,他說:「高產出就是做到超出主管的期待,然後再多一點。

也就是說,一個擁有高產出特質的員工,更容易受到主管賞識。因此,我會把準時下班這個議題,定義成「如何在標準的工時之內,達到超出主管期待的成果」。圍繞著這個精神,再去思考哪些工作習慣,有助於你達成這個目標。

以我自己在台灣半導體晶圓廠的經驗來說,「準時下班」幾乎是個快要絕跡的關鍵字,「責任制」反而才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潛規則。雖然,科技業的加班似乎已成常態,但是員工的表現之間,還是會讓人明顯感受到差異,有些人就是「工時短、效率高」,有些人就是「工時長、效率低」。

究竟,在主管的眼裡,什麼樣的特質才配稱得上高產出?為了達到高產出,又該培養哪些工作習慣?

主管最欣賞的三種工作習慣

在我任職的公司裡,一年會舉辦兩次的員工績效評比,同個部門的主管會聚在一起,討論彼此成員的績效表現。這些年來,我參與過許多次的績效討論中,也漸漸歸納出主管們最欣賞的工作習慣。

以下我整理出自己觀察到,主管之間普遍欣賞的三種工作習慣,提供給還捉摸不清楚主管喜好的讀者做參考。

1. 凡事先對齊「方向」

在我還是小工程師的時候,會覺得主管交辦的事項,必須完成到完美的境界再交付出去,才不會被視為「做事情很隨便」。隨著職場經驗累積,逐漸發現事情並不是這樣,在完成品和半成品之間,還有一個微妙的空間。

舉個例子,當主管交辦你做一份報告,說明天就要繳交,你會選擇在截止時間交付完成品?還是在截止時間之前先交付半成品?我後來發現,最流暢的方式,是先交付半成品,把報告的框架和大綱先寫好,快速提供給主管檢視。

這個時候,如果你的報告框架不對,主管來得及提供修正建議,你再依據主管期望的方向,把內容和數據逐漸補上。同樣的道理也能套用到專案的執行,總是在半成品和執行之間,跟主管對齊方向、不斷修正。

因此,不用堅持一步到位的完美心態,與其害怕失敗,不如早點讓失敗發生。高產出的員工都懂得這個道理:「方向不對,努力白費」,當你把精力花在主管的期待上,自然而然就避免了許多窮忙的白費力氣。

2. 懂得適時「求救」

我見過的許多新進員工,最缺乏的技能就是「懂得求救」。以前我還是菜鳥的時候,曾經有一種迷思:「如果交辦下來的事情,我一直求救,會不會被認為是能力不好?」後來我才發現,雖然「求救」看起來很像示弱的表現,但是「不懂求救」的人,反而會讓主管更擔心。

這裡的核心的精神是,總是以團隊的目標和成果為重,個人的能力展現次之。主管會喜歡你主動舉手求救、提出解決方案,協助團隊準時達成目標。主管不喜歡為了堅持自己能力,把事情全攬在身上,最後出了狀況才讓其他人來擦屁股。

我的建議是,如果你是新人,先放下身段懂得求救,再逐漸培養獨當一面的能力。這個過程雖然需要時間和歷練,但是懂得求救,可以避免在這個成長過程中,讓團隊遭遇不必要的危機和失敗。

出了問題卻默不吭聲的員工,比起懂得求救的員工,來得致命許多。

3. 「當責」的態度

所有的工作習慣中,我認為最受主管青睞的莫過於「當責」的態度,也就是懂得為「最終結果」負「完全責任」(來源:經理人雜誌)。乍聽之下,好像是要你把所有的事情往自己身上攬,但實際上,這背後隱含了更深一層的意思。

具體而言,「當責」就是上面兩種工作習慣的延伸,當你把主管交付的任務,當作是自己的事情,你就必須確保執行的「方向」是正確的。然後,任何的意外或突發狀況,只要會影響最終成果的,也當成是自己的事,因此你就會懂得「求救」,無論是向內或向外求援。

也因為你必須對事情負起最終責任,你才會更有動力去培養自己不同面向的能力,例如:專案管理、人際溝通、團隊合作。當主管意識到你是一個勇於當責的人,「信任」才會開始建立起來,逐漸放手、授權讓你獨當一面,相信你會把事情辦好。

如同我在讀完《與成功有約》這本經典商管書後的心得:「讓自己值得信任比任何技巧都重要。」當你透過當責的態度跟主管建立了信任,省去主管的擔心和干涉,你會掌握更多的主動權,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做事情,成為主管眼中高產出、高效率的員工。

後記

從《最強工作習慣》這本書裡,我看到了許多工作習慣,跟我眼中高效率的同事和工程師有著很強的相關性。這是一本給職場新鮮人的工作習慣指南,也是一面給職場老手的鏡子。

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,你不妨反過來想,在主管眼中,「高產出」的員工是什麼模樣?當你凡事跟主管對齊方向、懂得求救、有當責的態度,這才是主管期望的樣貌。

如果,我能給新進員工一些建議,我會這麼對他們說:「高產出才是工作上該追求的最佳狀態,準時下班只是隨之而來的附帶結果。」



想知道更多關於閱讀的大小事嗎?也歡迎您聽聽我的Podcast《下一本讀什麼?》
 


本文轉貼自:閱讀前哨站原文連結

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,請勿任意利用、引用、轉載。